昨天,小编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了一篇文章:今年武汉又有3.17万初三生上不了高中,这些孩子该怎么办?收到了很多评论,其中不乏一些有趣的,发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
评论里除了忧心孩子升学的家长,还有评论说现今社会很多成绩好的给成绩差的打工: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用一个段子来回答你们吧——
为什么成绩好的同学会给成绩差的同学打工?
神回复:因为成绩差的给成绩好的打工的成不了新闻。
正因为概率小,发生得少,所以才会上新闻,从而被拿来作为不努力的借口!
不知道多少人,被这样的“都市传奇”洗刷了三观?不知多少大学生,对这些“矮矬穷”逆袭成“高富帅”的传说洋洋自得,给自己找到了逃课、辍学的借口。不知有多少努力坚持的学生,因此感到人生的迷惘……
学习不好的最后都成了老板。这句话,只适用于80年代改革开放那一批人。已不适用于现在。大数据分析如下:
一、中国富豪前10位中,除了娃哈哈宗庆后、美的集团何享健学历低,其他许家印、马云、王健林、丁磊、马化腾、李彦宏等都有高等教育背景,其中6个是“985”“211”大学。
如果硬要把马云看作“学渣”的话,这个学渣与学霸马化腾、李彦宏相比,多付出了多少努力?成功背后有多少心酸的故事?
二、中国富豪第10-100名,大都有高等教育背景。其中,66位来自985、211大学。
宗庆后、何享健文化程度不高,只能说明没有学历和文凭,但是你不能说他们没有文化!
世界真正的富豪也没有几个是高学历的。这也是毒鸡汤!
①比尔盖茨中途辍学,创立微软,那也是在考上哈佛之后,不需要用一纸学历证明自己。
②乔布斯、扎克伯格,中途辍学创业苹果、facebook,情况差不多。
③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钢铁大王卡耐基、香港首富李嘉诚,那些都是几十年前的老黄历了。
学霸最后都去打工了。但不是给学渣打工。
大学生毕业后第一件事必然是工作,先有一份工作,积累经验,积蓄资本,积累人脉。
上班打工如果能过上还不错的生活,谁会去冒险创业?
个例不应该拿出来宣扬。一大群鸭子,基因变异出了1只天鹅,是偶然现象,但给大众带来的信息足够新奇,所以被口口相传。
村子里有100个人,当年有10个学习不错。二十年后,90个学习不好的人里1个当了大老板。家人说:你看,学习不好的当大老板!学习没用。
100个读书人里,有1个混的不好。就有人说,读书顶个球用;100个不读书的,只有1个混的好。就有人说,读书顶个球用。
马丁路德金说,这世界上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认真的愚蠢。
小编要明确告诉你的是,有些人之所以对你说读书无用,那是因为他自己在大学没有认真读书,或者说没读书。
如今的中国,已经不像上个世纪改革开放那样,很多人抓住了开放的红利,再加上好的商机、工作勤奋,就可以成为百万千万富翁。
那时候的人们普遍接受教育的程度低,家境环境差异也没有现在这么大,绝大部分人都在差不多的起跑线上,勤奋和运气就成了他们成功的关键因素。
再看看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再由努力和勤奋来决定,很多人因为有好的家庭背景,就可以更好地调动资源和人脉。
如果读书没用,宗庆后、何享健为何要让宗馥莉、何剑锋读大学?现今社会就是一个学习的时代,只有努力学习,才能进入好学校,从而接触到优秀的圈层,当我们接触了更多更多比我们优秀的同辈或者老师,这有助于我们养成日益精进的思维和习惯,将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受益一生的资源。
所以,别再被“学霸给学渣打工”这样的毒鸡汤洗脑了!
特别是现在正在普高生死线上徘徊的初三学子们,十五六岁的他们很容易就会被这些“毒鸡汤”洗脑,认为读书无用,但作为家长,你应该明白,这是一个对孩子多么重要的转折点,一旦走错了,整个人生都会发生改变!
状元普高冲刺班,重基础、抓考点,定制化辅导,给上不了普高的孩子一次机会!
招生对象:上普高有困难的初三学生。
教学模式:超小班授课,班额3-8人。
学习时间:全日制培优学习,军事化高效集训。
辅导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