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小编给大家分享过一篇关于如何应对孩子厌学情绪方法的文章。有家长看完以后来问我:我的孩子也不讨厌学习,小学的时候成绩一直很好,可到了初中就一直难以提高,怎么办?
孩子中学后的学习出现问题,很大程度是受这三点原因影响:
定位没找准,学习心态受挫;
学科方法没掌握,学也学不懂;
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环节存在漏洞;
小编的老师曾经说:中学有句9字箴言,“找定位”“找方法”和“养习惯”。
现在站在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觉得这番话十分在理。
01.找定位
认清班级定位,不要让不准确的定位影响学习心态
进入中学后认为学习变“难”了的同学向我倾诉时,我都会问ta一个问题:你入学的班级排名是多少?
如果很靠前,我会恭喜ta能够来到一个高手云集的地方,鼓励ta多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如果排名中等或者较后,我也会恭喜ta,进入了一个比以前更加优秀的环境。
为什么这样做?
问排名是给孩子一个准确的班级定位,说恭喜是给孩子一个乐观看待逆境的思考方式。这两点基础上,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
孩子要学会接受:到了新的环境,总会有比你更优秀的人出现。
很多刚刚进入初一的孩子就是没有认清这一点,所以学习心态出了问题。
小学的竞争还没有那么大的时候,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加之课内学习内容相对较简单,天赋好或者接受能力强的孩子就会脱颖而出。
但步入中学以后,很多“牛娃”们都聚集起来,自然会有更优的存在出现。
孩子的自尊心其实远比我们想象中强,习惯了“优等生”的头衔,突然出现比自己更优秀的,难免会有落差感。但成绩的提升又并非一蹴而就,慢慢就会形成恶性心理状态。
学习中的恶性心理
成绩下降——没有方法的努力——努力不见成效——自信心受挫——浑浑噩噩地学习——接受自己是个“差生”的实事——成绩继续下降
这种状态需要特别重视:一旦没有目标,接受了自己不如别人的设定,就真的沦为差生了。
这种情况下,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让孩子知道:不是他不优秀,而是所在的环境不同了,即使没有在班级名列前茅,也不意味着比以前更差,只要踏实努力,向更优秀的同学学习,继续进步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同样的问题,不妨给孩子找到一个自己在班级中的合适的“定位”,这个定位无需太高,要让孩子“够一够”就能够得着。既要让他充满斗志,也要让他不要焦躁。
02.找细节
我的学科学习方法,是不是从小学开始就错了
学科学习方法出现问题,这也是小学优秀的同学进入中学后成绩下滑的最根本的原因。
很多孩子步入初一后,仍然会延用小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生常见的错误学习方式
数学:重做题,不重归纳总结,不重概念理解;
英语:只知道背单词、背课文,其他方面无从下手,甚至考前都不知道该复习什么。
语文:只重视基础知识的“死记硬背”,不懂得总结答题技巧,不懂得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很多家长当初读书的时候,可能也并不懂这些,所以当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只能延用“老一套”。
想要了解孩子学习方法是否出了问题,就要多问!
“你学习时把主要时间花在哪些事上?”
“最近有解决哪些旧问题?有遇到哪些新问题?”
当然这样的问题只是作为举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孩子的精力是否花在了正确而适合他的地方。只有不断地“盘查”学习过程,才能发现细节上的漏洞,也就是造成“白费力”的根本原因。
其实很多学科方法、细节背后都暗含着中学学科不同于小学的学习特点,举几个例子:
初中数学
1、准备一个概念本,把学到的新概念都抄上去,附加延展题型,平时多看;
2、准备一个错题本,把作业和考试中不会和做错的题目都抄上去,尽量每个周末都做一遍;
3、学数学也要读课本,把课本上的每个边边角角都看仔细,而不是像小学的时候那样把课本丢到一边;
……
这是因为初中数学难度明显加大,重举一反三能力。需要同学避免两种学习方式:
记忆型:做题后记背,考试时靠记忆解题。
模仿型:模仿老师讲的例题和做过的练习题;
要我们重视学习方法的培养:做题时要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善于发现、总结规律。
初中语文
1、坚持多阅读,在阅读中进行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2、跟紧老师的背诵节奏,总结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
3、多总结阅读题鉴赏题的答题套路;
4、课堂上紧跟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
5、多积累作文素材;
……
这是因为初中语文本质上是按板块拿分,每个学习板块的拿分要求和需要具备的能力不一样,所以培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初中英语
1、先把音标的学会,在这个基础上再背单词;
2、读英文原版小说,培养语感;
3、多听BBC新闻的录音;
4、准备了一个本子,像学习文言文那样“三行对译”,第一行是英文原文,第二行是我不会的单词的或词组的标注,第三行是我对英文的翻译;
5、多背课文、多背满分作文;
小学阶段单词简单,不涉及什么语法点,所以我的学习方式大多就是背诵、记忆。老师告诉我,初中我需要抓住这几块:单词、语法、阅读以及听力。针对每个板块,他都给出了有效的方法。
03.养习惯
习惯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技巧,一条捷径
光有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还不够,还需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很多老师会将其按照学习环节分为预习、听讲、课后作业习惯、复习习惯和考前备考习惯。
其实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其中也是有很多方法和技巧的。
比如我们常和孩子强调的预习。不是要把预习的目标定在自学,而是“提前了解重点”。不需要花很多时间,每个学科10分钟即可。标出不懂的地方上课集中注意力听。
再比如,一位考入清华的学霸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消息,说翻出了自己的初中时候的学习计划表。
这张表上,她每天的学习计划以小时为单位、以目标为导向都记录得清清楚楚。
相信看了以后,很多同学和家长都能明白差距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