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方学有成 中小学辅导、高中辅导 一对一辅导 / 全日制集训 / 班课 / 艺考文化课
登录 注册 027-87685695

人民日报提醒!教育孩子的8个关键点,比成绩更重要

  • 时间:
  • 2020-06-22 11:43:19
  • 来源于:
  • 状元教育
  • 作者:
  • 小白
  • 浏览量:
  • 2741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过: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试想,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感知,没有梦想的能力,不会保护自己,那么,即使他科科考第一,又能怎么样呢?

教育孩子,不能只有成绩,还要有成长。

想要让孩子真正成为人才,以下这8个教育关键点,请千万不要轻视。

1、树立积极的心态

乐观的心态,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特别是当他长大后,乐观就是他最大的优势。

树立孩子乐观积极的心态,必须从小开始,让孩子自小拥有强大的内心。

首先要让孩子学会接受现实。

包括同学的关系、考试的结果、失去的玩具等等,没有人能够让一切保持完美,只能努力让一切变得更好。

其次要让孩子坦然面对生活中的不开心。

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只会在生命中留下一点痕迹,我们要学会接受事实,接纳自己,保持平常心。

最后要教会孩子控制情绪。

当孩子出现明显的情绪时,要帮助孩子转移控制力,教会孩子缓解情绪,就事论事,不做情绪的奴隶。

2、培养感恩的品质

杨绛先生说过: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报,是养出感恩的孩子。

教育孩子学会感恩,不是父母希求孩子回报。

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享受着他人的付出,自己的生活也因为他人的付出而幸福。

学会感恩,学会珍惜,让孩子养成感恩的习惯,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首先,父母要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孩子,最后出来的效果会更好。

其次,家庭营造感恩的氛围。让孩子铭记生活中遇到的点滴关心与帮助,少抱怨,多感恩。

最后,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强调自己为孩子付出了多少,更不要让孩子在愧疚中长大。

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努力的意义是什么,心怀感恩地长大,学会爱与被爱,做一个更完整、更完美的人。

3、锻炼受挫的勇气

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一直将他保护在羽翼之下。

可是,温室里的幼苗无法长成参天大树,蜜罐里的孩子无法真正长大。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帆风顺地优秀固然好,但也不可能完全避开挫折。

一定程度的挫折,可以激发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以及克服困难的力量。

孩子有错就要批评,犯了大错就要适当惩罚。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受过,也不能让孩子觉得有错无碍。

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不妨让他受点冷落,或者告诉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多陪伴孩子,在他受挫时告诉他这没什么,更重要的是从挫折中走出来,并想办法不在同一个地方再次摔倒。

学会面对挫折,并积极地想办法解决,您的孩子就成功了一半了。

4、善待孩子的兴趣

每个孩子对世界都有无限好奇,他对什么感兴趣,往往就是在这个方面有天赋。

孩子的好奇心,彰显着他对世界的思考,父母不应阻止,而应该好好对待,好好培养。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兴趣因人而异,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是两回事,所以不要强迫孩子接受我们认为是好的东西。

主动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拥有自己专属的小空间。

其次,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

积极地给孩子创造一定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最后,要让孩子敢于梦想。

有梦想的孩子才会有未来,浑身充满力量,因梦想变得有方向、有斗志。

5、形成正确的金钱观

教育家默克尔说过:金钱教育是人生的必修课,是儿童教育的重心,就如同金钱是家庭的重心。

正确的金钱观,如同孩子人生路上的掌舵手,哪怕风吹雨打,方向最终也不会走偏。

首先,让孩子知道钱来之不易

不妨让孩子体验一番挣钱的艰辛,只有体会过辛劳与汗水,孩子才能学会珍惜与体谅。

其次,让孩子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不能受金钱的蛊惑,更不能因为虚荣而深陷泥潭,钱只是一种工具,不能因为金钱而违背原则。

最后,告诉孩子有些东西比钱重要

在金钱之上还有更多更可贵的东西,包括亲情、友情、恩情等等这些让我们感到幸福的东西。

6、正确认识自己

生活中的不如意总让我们羡慕他人,以至于不知不觉地模仿他人。

但试想,一个尚未建立健全人格的孩子天天模仿别人,一定要以成人的方式表现自己,那么他就会失去自己。

我们一定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并且让他明白:

在这个世界上,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跟你完全相像,也没有人能够完全成为你。

所以,你不需要变成任何人,只需要做自己。

保持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学习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优秀的人。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只有孩子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他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并且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努力。

7、学会自我保护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过分的保护,对于孩子来说就等于伤害

自我保护是一种生存技能,让孩子在脱离父母的保护后,依然能够安全独立地生活。

首先,要让孩子了解自己身体的秘密。

好好保护自己身体的每个部位,拒绝他人伤害自己的身体,并且了解正常的生长规律。

其次,要让孩子建立界限感。

和任何人都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特别是陌生人,不要随意接触不认识的人,或者接受他们的馈赠。

最后,要学会自救或他救。

教会孩子遇到火灾、溺水等意外时如何正确自救,发现他人遇到意外时如何正确求助等等。

孩子的安全是父母最关心的大事,对孩子最好的保护,就是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8、实现良好的沟通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比任何沟通都重要,这决定了父母给予孩子怎样的教育,也决定了孩子将会成为怎样的人。

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切记四要”“四不要

首先,要及时,不要拖拉。

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就要及时了解沟通,明确孩子的真实情况,帮助孩子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

其次,要真诚,不要掩饰。

孩子能够分辨出父母的态度,不要敷衍孩子,一旦被发现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

再次,要多试,不要放弃。

沟通是很困难的,唯有反复尝试,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沟通方法,让亲子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最后,要倾听,不要说教。

说教是最无用的教育,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把心里话都说出来,问题就解决了一半了。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引路人。父母不怕麻烦,孩子才学习得更顺利,成长得更完美。

image.png 

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

孩子一生要经历的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远。

一个孩子能否成才,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系。

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父母再忙也要看一看。

1、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陪伴孩子父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良好的品性修养不能只从书上习得,而是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孩子的成长黄金期只有几年,错过了将会终身遗憾。

孩子童年时期没有父母的陪伴,犹如小树生长没有了阳光雨露。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往往性格更内向,极易产生自卑情绪。

父母一定要知道,再多的金钱和物质,都弥补不了的孩子曾经缺失的陪伴。

身边有个朋友,爸妈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外出打工了,他在奶奶家长大,爷爷奶奶给了他无尽的宠爱,却始终没法代替父母的关怀。

现如今父母年过半百,他而立之年,却与父母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他逃避父母的关心和说教,甚至都不愿回去那个家。

再想一家人其乐融融,恐怕很难实现了。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得花时间陪伴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身后有父母,让孩子能感知爱学会爱。

2、重视阅读的家庭

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毕淑敏曾说,让孩子爱上阅读,必将成为父母这一生最划算的教育。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得阅读者得天下,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考出好成绩,更是从阅读中体会人生。

育儿专家尹建莉曾说过:一个孩子,从阅读中获得的,不仅是心灵的滋养,也是心理上的力量。培养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同孩子一起努力!

然而,重视阅读的家庭,才能培养出爱阅读的孩子。

让孩子爱上阅读,父母要做到这几点:

01、创造阅读环境

在家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很重要,可以为孩子置办一个小书柜,选择他所在的年龄段必须阅读的和他感兴趣的书籍。

合理利用家里的其他地方,比如书桌,沙发甚至洗手间的都可以放置书本或杂志。

让阅读无处不在,让孩子能随时随地阅读。

02、与孩子一起阅读

陪孩子读书,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

读完书,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讲给大人听,孩子讲故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还是对读书成果的一种肯定。

03、父母以身作则

用低头看手机的时间来翻一本书,减少在家里使用手机的时间,改掉外出随时随地看手机的习惯,以身作则是最好的教育。

3、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孩子之间成绩的差别除了智力因素外,本质上是习惯的差别。好习惯决定好成绩,教育孩子,先抓习惯,再谈成绩。

父母要鼓励孩子养成下面4个习惯:

01、尊重老师的习惯

尊重老师,才能尊重老师的课堂,才能与老师更好的交流学习。

孩子尊重老师,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如果父母不配合老师的工作,总在孩子跟前说老师坏话,孩子也会开始反感老师。

父母理解支持老师就是支持孩子,教导孩子尊重老师,孩子才能端正学习态度,专心学习。

02、自觉学习的习惯

老师和父母不可能时时督促孩子学习,学习主要靠自觉。

让孩子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首先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当成一种责任和使命去完成。

再者,帮助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根据计划执行学习任务,学得更有条理。

03、珍惜时间的习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让孩子从小养成管理时间珍惜时间的习惯。

改掉拖延懒散的习惯,做事有条理,学习有计划。

04、做家务的习惯

孩子的任务不只有读书,还有健全人格的培养。让孩子学习之余参与家务,可以放松筋骨,又可以体会父母做家务的辛苦,也能锻炼孩子自理生活的能力。

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做家务其实也是在进行生活教育,让孩子在家务中体会生活到不易与生活的乐趣。

有人说,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的缩影,也是父母的镜子,你可以通过孩子的观察一个家庭教的教育水平和质量,观察父母的教育能力和用心程度。

很多父母常常在夸别人家的孩子,殊不知,很多时候,往往是自己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三个关键,陪伴、阅读和习惯,希望父母能真正执行起来。

我是小编,关注状元教育,每天更新你最想知道的升学资讯,为孩子升学助力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