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方学有成 中小学辅导、高中辅导 一对一辅导 / 全日制集训 / 班课 / 艺考文化课
登录 注册 027-87685695

当前武汉中考趋势下,该如何规划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

  • 时间:
  • 2020-07-26 14:36:29
  • 来源于:
  • 状元教育
  • 作者:
  • 小白
  • 浏览量:
  • 2187

中国人传统就偏爱和“10”相关的整数,但这并非2020年的中考(今年中考试卷&答案☞超全!2020年武汉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出炉)成为近几年来最特殊的一场考试的理由。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于2017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到今年终于陪伴第一批孩子走完了第一个初中三年;而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史无前例的半年网课叠加着疫情的影响,更是让今年的中考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而作为所有科目中最具有人文性和思辨性的语文,无疑也引发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如:每年中考都成为了大众热议的话题,回顾近十年作文题☞完整作文题出炉!2020武汉中考作文材料曝光!这个题目让你意外吗?)。

★2020年武汉中考“下水作文”☞速来围观!都说今年武汉中考好写?看老师点评如何写出彩!

●“下水作文”词义:如果把写作比作游泳,要教会别人游泳,教者自己必须会游泳;教者会游泳,也不能只站在岸上指挥,要教运动员游泳,教练必先下水示范,“下水作文”也由此引申过来。表示老师与同学一样,也在写作文。

01

重识记到重素养的命题趋势

事实上,从2020年元月开始,今年中考语文的题型就已经不再是秘密。取消字词积累的选择题,加入单独的名著阅读和诗歌鉴赏板块,元调和五调的这些变化都完整地保存在了中考试卷的命题当中(从五调看初中三年学习重点☞2020年五月调考语文试卷最新分享!从五调看初中三年学习重点!)。

仔细分析武汉市历年的中考试卷,不难发现,变化是从2019年开始的。在2019年,武汉市中考语文在几乎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取消了一贯因袭的诗词默写板块,成为当年中考语文最大的“热点”。如果说去年的变化还仅仅是考试改革的“试水”,那么今年则可看做是试卷改革的正式启动。可以明显地看到,在整体平稳的趋势下,今年的试卷结构调整明显更加大胆:砍掉了最传统的字音字形题,并且加入了诗歌鉴赏和名著阅读两个相对纯粹的素养类题型。

这一系列变化,体现了部编本教材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知识积累转化为学科素养。可以预见的是,以后的语文学习,素养本身会越来越成为分数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侧重对核心能力的考查

加大素养的比重,并不代表着对传统语文核心能力的削弱。实际上,在整张试卷中,真正拉分的板块,依然是最传统的三大题型:阅读、作文、文言文

以阅读理解为例,总共4小问、20分的大题,有三小题共14分的内容直接涉及到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这充分体现出命题人对阅读理解的核心能力——概括的重视。

作文和文言文亦是如此。今年作文审题难度低,平时训练得也不少,而正是这种看起来很平常的简单题,才更需要学生打好基本功,选择合适的事例,训练好结构和表达,在看似简单的题目中拉开差距。

可见,无论以后的考试会如何变,对于语文各个板块的核心能力的考查永远是一致的,而我们在学习中,也应当以强化核心能力为重,在此基础上,逐渐拓展语文的广度和深度。

03

读书的探讨几乎成为固定栏目

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从2017年武汉中考语文在实用类文本中考了一篇《读书的体与用》之后,连接四年,实用类文本阅读篇目都和读书文化相关(2017《读书的体与用》,2018《畅销读物无法成为经典》,2019《什么是好诗》,2020《读书就是要“过河拆桥”》)。这一现象明确地透露出一个趋势:对于读书的思考和探讨一定会越来越重要。

而实际上,多角度地阅读书籍,也正是部编本教材的核心要求之一。部编本教材将语文的课外阅读放在一个较高位置,并且在每学期的两次名著阅读讲次都会涉及到一个具体的阅读话题或阅读方法,如“消除与经典的隔阂(《朝花夕拾》导读)”“精读与跳读(《西游记》导读)”等等,都是对阅读方法的思考和探究。而这也告诉我们,以后既要多读名著经典,同时也要边读边思考,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适合中小学的课外读物☞这份书单值得收藏,让孩子爱上阅读!

04

做一个有担当的大国少年

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地方是,今年的中考题,强调了“担当”这个词。不仅仅在作文中直接考到了大家对于担当与作为的理解,实际上,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光荣的父辈》中,也同样透露出一种担当与责任。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篇文章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鲁迅先生的《我们怎样做父亲》,说起来都有一些“各自解放了自己的孩子,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为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的味道。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担当”这个词,在今年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正因为有大国担当,中国在疫情面前做出了最强硬地措施;正因为有人道主义担当,各方医疗队的驰援者飞驰武汉;正因为有爱国主义担当,无数的大国小民,打赢了最不寻常的艰苦战役。而今年的中考试卷,如此突出强调了“担当”这一词语,也不失为我辈少年的期望与鼓励。

毕竟,文化自信,大国崛起,其希望,终究亦是在少年之身上。

image.png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