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四批推进高考综合改革省区之一,2024年起,我区将正式进入进入“3+1+2”新高考模式。学校和2021级高一新生做好准备了吗?广西高考综合改革方案文件起草专家组成员有哪些指导和建议呢?咱们继续来关注。
在这次高考综合改革中,高考科目从传统文理分科两种固定“套餐”,变为“3+1+2”模式下的12类“自助餐”。这意味着考生可以同时选择物理、思想政治和地理,或同时选择历史、化学和生物学,考生的选择面大大拓宽了。
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一学生 韦静芸:就是会比较开心吧,因为我个人的话,以后是想考公务员就是,一定要选择政治这门科目。但是我对理科又比较感兴趣,就是物理化学之类,就是如果说“3+1+2”我可以选择物理然后化学加政治,不用面临这样的抉择是蛮开心的。
南宁市第三十三中学高一学生 莫世瀚:觉得这也是一个新的机遇。目前是按照理科来选,但是通过高一的学习,之后会做出另外的决定。
对于学校来说,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选课、排课、管理、评价等管理活动智能化,也是一门新课题。
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书记 廖宏伟:目前教育部门正在采购排课系统,帮助学校解决排课难题,正式开始使用前,在学校内也会进行充分的测试。管理制度上有初步计划,比如语、数、外、物理、历史是固定上课的,化学、生物、地理、思想政治是走班选课的。
“3+1+2”模式与传统的文理分科的另一大区别是,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在试卷内容和难度上,文理会有所区分。而在“3+1+2”模式中,全国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考试不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难度一样。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陈寿强分析,新高考中,数学命题从过去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转向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因此数学教学也应有所调整。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陈寿强:在今后的数学学习的时候, 要关注自己数学抽象,还有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直观感知,数据分析,还有数学建模这6大核心素养的培养。还要打破以往的刷题,固定题型的训练,而应该从多方面去考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那么,学生应该如何确定选择性考试科目呢?陈副教授分析,第一,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进行选择;第二,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第三,根据所在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第四,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选择。
南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陈寿强:可以采用最大公约数,这样一个选科的办法综合考虑,最终拿出一个适合自己的选科组合。对于文理科的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好事,也就是说可以用自己优势的学科去弥补弱势学科来达到真正的兴趣学习和取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