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习惯确实有了改变”
“孩子好像想问题的方式开始发生了变化”
这些是某位武汉妈妈最近经常念叨的,因为偶然情况下,孩子和他同学一起报了一个补习班,所以针对网上有家长问到,暑假班的介绍,特地向我们分享!
暑假补习-班型设置
一对一辅导
一对三辅导
3-5人小组课
5-8人小班课
6-12人精品课、
这是大部分机构设置的暑假辅导班型,大家基本上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自行选择。不明白的父母,老师也会给出最专业的意见。
可是学习哪有不辛苦的,日常不努力欠下的学习债,只能暑假来还。也有一些开明佛系的父母,觉得孩子学习是非常辛苦,寒假想带孩子旅游,好好放松一下,可是看了期末考试成绩,也没有达到预期,心里又很焦虑,这些担心都是情有可原的。
现在的政策和社会都在讲究尊重感受,但是如果就此忽略主观能动性的作用,那么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容易被环境影响和支配的产物。
那么寒假期间,补过课的小学生,和没有补过课的小学生,纯玩了一个寒假的学生,在开学的时候,会不会有学习上的差距呢?我想说,差距还是挺大的
1、激发潜能
三名层次相当的学生一起上课,同伴式学习都会有不甘落后的意识.
不知道家长知不知道著名的"鲶鱼效应"。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但是带回来的鱼大部分会在中途窒息而死。后来,有人在装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四处躲避,这样一来缺氧的问题得到解决,大多数沙丁鱼都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鲶鱼效应”告诉我们,竞争可以激发人的内部潜能。在孩子教育上,给他们竞争的舞台,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以后更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这不仅仅是一个暑假短期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品尝”到“胜利感”的味道,以后他会为了这种感觉甘之如饴。
2、思维方式
一对三暑假辅导方式,大家各自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更浓,有个性问题也能得到一对一解决。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
以化学为例,化学是一门既需要记忆又需要计算的学科,既有规律又有特例,见得多才能识得广。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化学分数的朋友。就是要掌握一门科目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影响着学习思维。
实际上,学习的本质就是培养学习的能力,知识和成绩只是用来验证学习能力的两个标准。
一个暑假的时间,你想看到孩子可以对文史哲,数理化的知识倒背如流,那是不可能的,重要的变化在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现在的辅导补习远不是大家以前观念中的死板教学。在双减之下,素质教育拔地而起,兼顾文化和爱好才是多元人才发展的标准。现在的很多辅导已经具备很科学的学习引导方法.
3、学习习惯
大家知道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但是废掉一个好习惯的时间,可能只需要一次尝试。
暑假之长,长大后的家长都知道。这么长的时间只要孩子放飞自我玩上2天,21天辛苦坚持的阅读、记忆习惯可能就此付之东流。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与此相反的是,如果一个暑假,还是思维每天得到锻炼,习惯每天都在养成,一天看不来,一个暑假,差距就很明显。
具体孩子情况的不同,通过暑假补习以上两种变化程度各有不同。家长根据自己和孩子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班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