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是每一个高中生由高三迈入大学的关键环节,选到一个好大学、好专业,未来的人生大概率就会变得充满光明,今后无论是就业还是深造,似乎都能获得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如此心理作用下,不少学生和家长便很可能陷入所谓的“好专业”误区。
热门专业一定是好专业吗?薪资丰厚的专业一定是好专业吗?就业率高的专业一定是好专业吗?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若单从纸面数据上去分析,就很容易被所谓的“好专业”欺骗,那么在选择专业时经常遇到的九大误区都有哪些,又该如何避免被坑呢,今天湖北升学通就为大家进行详细解读。
1、“就业率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不可否认,每个人上大学选专业的终极目标之一都是为今后的就业做铺垫和准备,高考填报志愿是否应考虑就业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以“就业率”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时,不能仅凭就业率数字的高低来做判断。
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毕业生,需要拿到用人单位的报到证才算完成就业。如今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口径比较宽泛,无论将来是打算自主创业还是做自由职业者,只要学生离校时向学校提供了一个今后的就业去向,都可被视为就业率统计依据。
随着就业形势愈发严峻,近些年考研人数也持续增加,不少大学会把考研人数也计入就业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隐性就业”。
因此各大学的就业率数据中,不仅包括实际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还有大量考研、出国、自主创业以及灵活就业的人,所以光看就业率数字是不能反映出毕业生实际参加工作的情况的,这里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此外,考生和家长在参考就业率数据时,还应注意到:
• 并非某所高校就业率高就代表着这所学校所有专业的就业率都高;
• 并非某个专业就业率高就代表这个专业在任一所学校的就业率都高;
• 并非某个专业有较高的就业率就代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会很高。
所以,考生和家长在查看就业率时,可参考目标院校目标专业近三年的就业率情况及毕业生具体升学就业去向,准备读研的多关注升学率,准备工作的多关注就业去向。
2、“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
以热门专业为标准来填报高考志愿的考生和家长每年都不在少数。所谓“热门”专业,其实就是家长关注度高、考生报考踊跃的专业,像金融、通信、财会、法律、计算机等大类,多年来一直是深受追捧的“热门”志愿方向。
“热门”专业之所以受青睐,主要还是源于就业率亮眼,对应的行业前景、就业环境、收入待遇也都非常可观。
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热门”专业的形成更多是招生计划引起的。某一专业在全国大部分院校都有布点,招生计划数增多,必然报考人数就会增多,最后成为“热门”。
但此种“热门”专业很容易带来“供过于求,就业撞车”的社会压力。招生计划远远多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到真正毕业找工作时,便只能成为部分人的“热门专业”。这就不难理解目前就业率较低的专业中,为何会出现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工商管理等曾经“畅销”多年的“热门”专业。
所以,热门专业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能和高就业率划等号,像以前相对“冷门”的师范类专业,还有“农林地矿油”诸类专业,在伴随着现今待遇提升、社会地位抬高、国家政策倾斜等因素作用下,也开始逐渐“升温”,变成考生们相互竞争的热门专业。
3、能挣高薪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既要“前途”更要“钱途”,在经济形势愈加不明朗的当下,能获得一份丰厚且稳定的收入是很多家庭选择专业目标的重要准则之一,通常还会参照网络上的一些“职业薪酬排行榜”来筛选志愿范围。
这样做虽然无可厚非,但需提醒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是,专业不完全等同于职业,不一定大学读了什么专业,未来就会从事什么工作。
当今社会实际就业中,能直接从事和自己在大学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的人并不多,一次即可实现就业到位的人同样是少数。哪怕对口率能达到40%以上的工科类专业(如工程建筑、航空航天等)或医学类专业,其中大部分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定位也仍是模糊的。
4、名称听着“高大上”的就是好专业?
在填报志愿时最忌讳的就是望文生义,完全凭主观猜测去“想当然”,由此造成的误会不胜枚举,令人遗憾痛惜。就好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少同学都是抱着想学计算机进军IT行业的理想去报考的,可学了半年多才发现,这是个数学类专业,跟计算机完全不沾边,最终追悔不已。
又譬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不属于生物科学类,也不属于医学技术类,而是属于工学电气类。还有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实际上是由档案管理专业更名发展而来的;而公共事业管理(师范)专业,实则就是教育学专业。
很多新增的听起来名称非常时髦的专业,其实就是一些旧专业根据时代发展与行业变革换了个“新包装”而已。所以家长及考生在选择志愿时一定要深入了解各目标专业真正的学习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方向等,切不可“以貌取人”,只看名字就妄加臆断。
5、名牌大学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还有一部分家长总笃定这样的观点,那就是“只要能上个好大学,学什么专业都无所谓”、“名牌大学里开设的专业必然都是好专业”。而实际上,这些名牌大学里并非个个都是优势专业,并非都代表着业内最顶尖的水平。举个例子,倘若你想学心理学,那么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就是比报考清华大学更为明智的选择,因为前者在国内心理学领域已蝉联多年“霸主”之位,而清华甚至都无法跻身前十。
另外,由于近几年盛行“并校”热、“改名”风,很多新学校实际是由3-5所普通院校合并而来,因此专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势必会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出现。名牌大学里的专业未必都是好专业,相反不少没什么名气的小众高校却都拥有实力不可小觑的特色办学专业。
比如,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能媲美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北大学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在全国号称“中北第一、清华第二”。
因此,纵使人人都有名校情结,但选专业切不能盲目随大流,从实际出发才是关键。如果一所学校综合排名不是很靠前,但其中却有一两个非常牛的强势专业,这样的专业含金量也绝对不低。
6、录取分数高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各高校、各专业每年的志愿录取分数有高有低,出现一定波动均属正常现象,录取分较高的专业通常会被看作是“热门”专业。有些家长往往从众心理作祟,觉得高考每一分都不能浪费,所以总会首选报考那些录取分高的专业。
过分追求“压线录取”,能高报绝不低就,认为只有这样才不吃亏,类似想法每年也都比比皆是。但高考毕竟不是做买卖,要讲究什么价值对等,选择专业,还是应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理想志向为基本出发点。
事实上,专业录取分数的高低只能反映报考热度,并不能作为判断专业好坏的依据。如果由于你只追求分数,而忽略了对兴趣的考量,那么这样的专业在大学中多半难以打下扎实牢固的学习基础,即使其未来有再好的就业前景对你来说意义也不大。
7、喜欢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随着如今00后们拥有越来越强的主观意识,不少家长也开始变得开明起来,选择始终无条件支持孩子,尊重孩子,“只要孩子喜欢,愿意学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但孩子喜欢的就真的是好专业,或者说是最适合的专业吗?还是以计算机专业为例,现在大多数孩子都喜欢学这个,梦想进军IT界,成为科技大咖,但却对该专业未来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困难障碍视若无睹。想学好计算机,前提需要有极强的数理知识、运算能力等作为支撑,但这些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具备,最终很可能导致跟不上课堂进度,考试挂科,继而影响毕业。
表面浅显的喜欢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学好这一学科的能力,在孩子没有明确流露出特定专业倾向的情况下,家长还是需要适时介入,去帮助孩子进行更有效更关键的决策,而不是一味放任,完全顺从。
8、在某一学校是好专业,在其他学校都是好专业?
一个专业如果被认定为是某所学校的好专业,通常会以“重点学科”或“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等头衔称谓去做评定。然而相同的专业在不同学校,差异可能很大。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专业实力上的差异。由于学校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教学硬软件以及社会声誉不同,同一专业在不同学校所处地位不同,就业率和就业层次也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相同专业在不同的学校,其所学课程、发展方向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比如同样是“采矿工程”专业,在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偏重于煤矿开采,但在中南大学,则偏向于有色金属研究;同样是“生物技术”专业,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探索动植物基因问题,在江南大学则侧重发酵工程,二者间甚至完全没有可比性。
因此,对照相同专业在不同学校,不仅要看这个专业的所处地位,还要看专业内涵本身,这里的专业内涵主要指 。
9、被推荐的专业就是好专业?
对于多半考生而言,在高考之前很难腾出大量时间真正去了解所选专业,因此他们对专业基本没有概念。有明确专业报考意向的考生仍旧只占少数,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学什么都行,或者别人报啥志愿我就报啥志愿。
而很多父母对专业的了解其实也比较单一和盲目,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更多是网络上的内容以及身边亲友、学校老师们并不十分靠谱的推荐,最终无非又回到“热门”专业、“高薪”专业、“高就业率”专业等几大选择误区上来。
因此志愿选择必须具备深谋远虑和较强的洞察力,不要被各种所谓经验蒙蔽,如果家长对过去成功的经验过分执着,很容易把孩子的未来发展限定在自己的想象范围内。
什么是“好专业”,这个命题的答案永远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被推荐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最适合考生的专业。
10、如何选择适合的学校和专业?
了解自己
生活兴趣、服务兴趣、职业兴趣、个性特质、优势学科、家庭资源、生涯规划···
了解专业
专业概况、核心课程、发展前景、学习成本、专业特色、在校生活、所需证书、毕业要求、专业排名···
了解职业
职业认知、就业前景、热门职业、冷门职业、新兴职业、平均收入、职业生活、就业比例、发展空间···
了解大学
学科排名、特色专业、生活环境、历史沿革、发展前景、保研情况、层次特点、办学实力、专业设置等。
了解城市
学术氛围、就业环境、生活环境、发展潜力、地域优势···
了解政策
平行志愿、顺序志愿、院校专业组、专业(类)+ 学校、提前批、免费生、预科···
了解时讯
新增专业、撤销专业、缺口行业、科技发展、社会需求···
这些问题没有唯一的答案,都要结合孩子的自身情况,对孩子未来有所规划。
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了解以上信息后,在选择专业时,还要考虑兴趣所在、性格及学习能力等,徒有兴趣没有能力也是学不好某个专业的,比如对计算机感兴趣,但没有理科思维,怎么学都入不了门,这样即使计算机相关专业再火热,也无法为你提供一个好的就业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