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有方学有成 初中辅导、高中辅导 一对一辅导 / 全日制中高考集训 / 班课 / 艺考文化课
18672968873

武汉启动体育教学数字化项目,体育课遇上AI?

  • 时间:
  • 2025-03-25 09:23:14
  • 来源于:
  • 状元教育
  • 作者:
  • Admin
  • 浏览量:
  • 618

近期,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与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体育教学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实践”项目启动仪式。这决定了AI即将参与进广大武汉体育教学的课堂上,利用AI的各种特性来帮助体育教师们更好的开展课程,让孩子们更好的接受体育。

20220615130935433.jpg

数字体育是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建立在数字技术和传统体育二者融合基础之上的全新产物。在数字体育领域中,以通信、互联网为核心技术手段,数字媒体和数字游戏为主要形式,青少年从更多方面感受和体验体育锻炼以及竞技的魅力。目前,数字体育在现实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体现,在大众所熟悉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数字体育的身影,人们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手机记录运动数据,从而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化运动方案。除此之外,虚拟运动也是数字体育的另一种呈现形式,比如人们可以通过机械臂陪练来进行数据实时交互,也可通过参加虚拟赛事来完成竞技并排名。

多年来国家对青少年体育工作和体质健康问题一直表示出高度关注,并陆续出台了各种服务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和指导的政策文件。近些年伴随着数字科学技术在体育教学领域的渗透和应用,国家也在为数字体育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提供各种保障与支持。据了解,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强调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除此之外,《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的出台,也标志着体育已成为教育现代化战略的重要支点。自该《纲要》出台之后,全国范围内各城市和地区,上到政府下到学校均做出积极影响。比如,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明确提出自2025年起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活动2小时”,并要求推进“每天1节体育课”。深入解读这些政策文件内涵,不难发现政策的导向性,其正在逐步从顶层设计上为数字体育在青少年体育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指明方向,意在推动学校体育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总而言之,数字体育赋能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数字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高,这对于调动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积极性以及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深耕体育教学34年的教研工作者,我始终在思考,如何让优质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打破时空界限,收获规模化的应用成效与长期反馈?怎样让我们体育老师在先进科技的辅助下快速成长,并破解‘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困境?”教育部名师领航工程顾静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武汉市教科院体育教研员顾静介绍,体育教学正经历从“经验传承”向“数据驱动”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正是这个过程中的有效途径。

顾静介绍,前期,依托国家级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们完成了《湖北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一体化的构建与实施研究》与《新课标背景下体育结构化大单元教学实践的研究》两大课题,形成了丰富的文本成果。借助AI技术,项目团队将这些文本成果进行了数字化转换,形成了篮球、体操、田径、武术四个项目的大单元教学资源“数字化样板”,每个项目都有18节数字化视频课,系统、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本学期内,数字化教学资源将全部完成转换并陆续投入试点校测试。

“我们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多关注孩子们,通过技术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将得到提升。”在顾静看来,数字化技术深度赋能体育教学改革的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是助力体育教师从课标执行者,升级为课程开发与课堂教研的创新者。第三是数字化科技将重构体育人的实施路径,实现运动技能学习过程可视化、体质健康提升轨迹可追踪、综合素养发展可评价。

现场,武昌区丁字桥小学校长杨涛结合学校数字化实践经验,强调数字化赋能校园体育的体现并非仅通过硬件的引入,重点在于在围绕体育课堂教学、阳光运动大课间与校园体育赛事进行学生运动场景构建的同时,建设校园“数字运动场域”,并打造“源于体育运动,利于学生成长,惠及教师进步”的校园数据价值。

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华林飞认为,数字技术为体育教学赋能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在数据的收集、挖掘、呈现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让技术与教学实践融合,让师生喜闻乐见。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X
预约试听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