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复读,我有以下几个看法:
第一,复读不可耻,不丢人,反而是人生中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不管有多少人给它赋予了什么样的内涵和意义,乃至于强加了“恐怖”“浪费青春”“煎熬”“痛苦”的标签,你也应当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无非就是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考研,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的,有太多;考公务员,谁能保证一下子就能上岸?还有各类证书考试,比如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司法部爸爸就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规定,第一年的客观题考试成绩的有效期,可以保留到第二年的主观题之前,换句话说就是官方给你一次考不过再来的机会。
感觉复读像大魔王的同学,只不过是因为你们大多数都在十八九岁,刚刚成年,没怎么被生活毒打过。等你们成长起来再回头看,复读,真的算不了什么大的事情,相比较于你们后面要经历的考研、考博、考公、选调、法考、语言类考试,复读还是挺顺心的,毕竟,在复读中,你只需要考虑如何学习就好了。

第二,千万不要瞻前顾后,考虑太多“怎么办”的问题。这些“怎么办”中,最突出的就是“再来一年如果成绩反而下降了怎么办”或“再来一年反而没有第一年考的高怎么办”。
严格来说,这种现实的确存在,也成为让不少高考失败的同学对复读左右衡量不定的最主要顾虑之一,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大多数选择复读的学生都提高了,普遍提分30-50分,提分幅度视起步线等因素而有区别。
另外,就那些没有提分甚至后退的情况来看,也应当清楚看到,这些后退的人中,有一部分比例是自己不愿意复读、被家长逼迫的,或者没有较好的方法,而自行放弃,抑或心理压力过大,第二年又发挥失常的,情况不一而足。
另外,在“新高考”改革的浪潮中,类似上文提到的法律职业资格中,官方保留部分科目的考试成绩的情况将会越来越普遍。以上海市为例,新高考改革模式下,选择复读,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必定要经历重考,“+3”科目的成绩是可以保留的,这可以为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准备赢取更多时间。当然如果你认为“+3”科目中某门学科有潜力更上一个等级,也可以选择撤销该科目原来的成绩,重新考试。可以说,这是对复读生极为友好的人性化操作。
所以,针对这些“怎么办”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后退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第三,复读是一次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事物是普遍具有联系的,高考没考好,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学习,也有心态、性格、智商、情商、习惯、状态、身体、运气等多方面的因素。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比例将会逐步下降,但心态性格等其他方面将会伴随自己一生,并对自己的生活工作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第四,以上论述仅适用于那些已经确定要复读,或者说,除了复读再无他路的同学!如果有比较好的大学录取,千万不要说,为了冲击清北复交等名牌大学,选择再来一年。500分以下,复读提分大多可以有50+;500分以上,想提高50+就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