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大学之前是高中阶段,每个人都渴望进入一所好大学,因此高中成绩非常关键。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非常注重成绩。对于那些成绩波动很大的同学,家长难免会担心,担心孩子在高考时不能发挥出好成绩。因此,使孩子的成绩稳定变得非常重要。

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
高中成绩忽上忽下,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书本中知识点掌握得不全面的原因。书本里有很多知识点,有些同学对部分知识点掌握得牢靠,但是对另一些比较生疏,两极化很严重!
如果是处于这样情况下的孩子,考到他们掌握的知识点,他们就能够考很高的分数,但如果考到了还未掌握的知识点,他们就做不出来,导致成绩大幅度下降。
二、擅长科目无法与其他人拉开分差
高中成绩忽上忽下可能就与擅长科目的难度有关,如果自己擅长的数学科目考的很难,别人考了极低的分数,而自己却考得非常不错,所以分差就拉大了很多。但如果这次数学考得十分普通,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一个较高的分数,那么你最擅长的科目就无法与别人拉出差距,排名自然就无法排在前面了。
三、高中的课容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变高
高中成绩忽上忽下,可能因为高中知识点变多,课容量自然就会变大。而且高中老师需要在两年的时间内讲完教材上所有知识点,为了赶进度,各科老师会快节奏的讲课。高中课容量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变高。如果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不高,则很难跟上老师的上课节奏。
四、心态出现了问题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孩子们的学习任务也日趋繁重,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偶尔出现烦躁、焦虑的心情在所难免。此时,家长应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及时帮助他们化解负面情绪。但现实生活中,往往孩子的心态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是家长着急、紧张、纠结这种负面情绪极容易传导给孩子,导致孩子不能安心学习,成绩自然就下降了,这不就是关心成了负担,好心帮了倒忙吗!
因此,家长应该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自己身上来,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才是最佳选择。教育重在引导和启发,而不是要求,更不是苛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