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最让老师,家长头痛的事,就是学生的偏科问题。有的孩子各科成绩都非常优秀,但是某科成绩却一塌糊涂,可能是数学,可能是语文。但是随着年级的增长,各科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强,偏科很有可能会把其他科目也拖下水,所以一旦出现偏科的现象,早发现早干预。

偏科切忌两种心态
1. 只关注总分
很多学生虽然偏科,但是总分成绩一直很漂亮,所以对于某一科分数不好看也并不在意。如果总分排名100名,下次排名到了90名,虽然表面上是进步了,但是但看每科,可能薄弱的学科反而退步,所以这样的心态是非常不可取的。
只看总分,只会越来越忽视分数差的那科,久而久之擅长的科目会越来越好,而不擅长的科目就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影响自己的总分。
2. 逃避问题
对于偏科,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感觉痛苦的,对于不擅长的可么,往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还不一定有收益,因此很多学生就会产生摆烂,逃避,甚至恐惧的心理,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偏科的学生都有哪些特点?
1. 在喜欢的科目上花费很多时间
喜欢擅长某个科目或者某科老师,在学习时会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小编建议:检查自己的时间安排表,查看每们科目的学习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虽然花费很多时间学习喜欢的科目,很有自我成就感,但是不擅长的科目碰都没碰,长久下去也很难进步。
2. 只学自己会的东西
也有学生会花费时间攻克自己的薄弱科目。但是在做题时,会先挑自己会做的题,比如一套数学卷子,基础的部分写完后,难题就不想看了,等着老师来讲。还有某个知识板块不熟练,但是只刷自己熟练的内容,同样是没办法得到进步的。
小编建议:把自己不擅长的那个科目中不擅长的部分标注出来,集中花一段时间去正面痛击自己的弱点,解析函数题的这个解法不会,就找出十道这样的题,算会了为止,算到熟练为止。
3. 学习的方式无效
有的学生在学习是没有动脑,例如整理错题,也只是吧题目和答案抄在错题本上,没有分析和总结。那么这种方式虽然花费了时间,整理满满一本错题,但是终究还是“骗”自己,本质上根本没有得到提升。
小编建议:敢于直面让自己痛苦的科目,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就算每天只解决一个小问题,也是向前迈进一步,积累起来分数总会提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