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备受关注,其本身也在不断变化。
2019年末,高考考试大纲被取消。有人担忧“取消划重点,整本书都成重点”。
考查特殊地理条件与冰雪体育项目相结合,求解嫦娥四号探测器的运动周期,进行移动支付的样本测量……这些2019年的高考题,让“新高考”命题的趋势逐渐明晰,也让考生们“压力倍增”。
2020年1月9日,教育部公布《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继去年提出“减少单纯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查”后首次明确,“加强关键能力考查,优化试题情境设计,增强应用性、创新性”。
“这次疫情,为教学方式的转型提供了一个契机,复习的基本理念不变,但复习的方法必须转变。”陈维贤表示,近几年,高考命题已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发生转变。
“高考题注重通过情境和情境活动来实现对知识运用的考查。这就要求,由粗放式教学转化为精准化指导,设置或运用真实情境,设计有效活动,在活动中综合训练考生能力。这既符合高考方向,又能提高备考效率。”陈维贤说。

北京、山东、海南都已经明确,今年高考将“连考4天”。
胡向东认为,对第三批进入新高考的8省市来说,今年是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传统高考”,今年参考的考生确实面临较大挑战:如果不能升学而选择复读,需按各地规定完成与学业水平考试的衔接,再参加“新高考”,复读难度相对较大。学生和老师都要调整心态,适应形势变化,把握好复习节奏。
“新高考不是要来而是已来,了解它、适应它,是不论疫情轻重都要做的事情。”胡向东提醒考生,“停课不停学、课堂改线上都是在一定区域内统一实施的,该区域范围内,考生参加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怀有平常心,强化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在竞争中发挥应有水平。”